■编者按正规股票杠杆 近年来,汕头大力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地各单位纷纷下足城市治理“绣花功”,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绣出让百姓幸福、人民满意的基层治理新图景。为促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汕头、法治汕头建设,《南方日报·汕头观察》推出“平安法治汕头建设·区县实践”系列报道,聚焦汕头“六区一县”打造“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的经验做法。敬请垂注。 推广“文明驿站大接力”,建成12个街道文明实践阵地及19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全区各社区厚植乡风文明; 在全区125个社区推广实...
■编者按正规股票杠杆
近年来,汕头大力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地各单位纷纷下足城市治理“绣花功”,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绣出让百姓幸福、人民满意的基层治理新图景。为促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汕头、法治汕头建设,《南方日报·汕头观察》推出“平安法治汕头建设·区县实践”系列报道,聚焦汕头“六区一县”打造“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的经验做法。敬请垂注。
推广“文明驿站大接力”,建成12个街道文明实践阵地及19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全区各社区厚植乡风文明;
在全区125个社区推广实施“一核多元”社会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区域党建共同体、物业联席会、研商委员会等“多元”共建,充分发挥社区自治能动性;
成立全市首个镇街级面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的救助项目——“广祥安”救助项目;
实施“综治中心下沉网络巡回办公”社会治理新模式,由区、街综治中心统筹人力物力资源,定期到各社区网格开展大下访、大调解、大普法活动,把“服务站”设在群众“家门口”……
这一项项富有成效的基层治理举措,是汕头市金平区不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的生动实践。
基层安则天下安,如何答好老城区现代化治理这道必答题?金平区把加快基层治理现代化作为重要抓手,聚焦基层治理痛点难点堵点,以“绣花功”探索老城区治理新路径,形成“文明驿站大接力”“一元多核”“社区邻里家”“综治中心下沉网络巡回办公”等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构建全域治理新格局,奋力推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黄嘉锋王绍贝陈杭
项目化探索向治理现代化要效能
歌声绕梁,书声琅琅,社区居民齐聚一所,每楼每室都有不同的主题活动在进行,热情的志愿者穿梭其中……在小公园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常态,这是金平区以“文明驿站大接力”为载体,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金平区全面推广“文明驿站大接力”社会实践创新项目,并构建“1+12+N”新时代文明实践多维网络,依托线上平台发挥协同作用,开展文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4000多场次,在全区各社区厚植乡风文明。对社区居民而言,文明驿站已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既丰富了茶余饭后的生活,也有效帮助居民解决问题,使得“驿站”不仅是“歇脚之地”,更成为“惠民之地”。
如何挖掘基层治理潜能?金平区紧抓汕头市创建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的机遇,围绕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这一目标,边实践边探索,建立金平区市域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库,推进落实28个市域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其中9个被列为市级项目,通过项目化推进带动全区形成因地制宜、创新融合、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
一系列的有益实践在金平区全面铺开:在龙眼市场商圈,东方街道积极牵线搭桥,引导龙眼市场物业管理方及部分商户代表成立龙眼街区商户自治协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协调化解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成为政府联系商户、实现有效管理的“助手”;在金海社区,8个物业公司共同参与成立小区物业联席会,共同协商解决公共区域管理问题;在龙华社区,凤园每栋住宅楼设立“楼长”“小组长”,推动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更多的探索,是为进一步打造“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如探索“社区邻里家”社会治理品牌,以大华街道“大华邻里家”为试点,通过打造党群服务便民站、组建高效服务的“跑腿队”、建立活动丰富的资源库,凝聚邻里共建力量;选择光华街道焕金社区和金东街道百合园社区开展邻里互助养老服务试点,为邻里高龄、独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无偿养老服务;建设金东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老年人活动中心39个、推动实施辖区488户独居老人居住场所安全设施提质升级工程、建设“三元饭堂”、开设邻里文化大讲堂等,营造邻里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
如今,一项项基层治理的经验,正不断筑牢平安金平、平安汕头基石,让社会更安定、百姓生活更安宁。
推进“1+6+N” 多元共治解群众诉求
群众接待厅、矛盾纠纷调处室、网格工作室、社会心理服务室、部门进驻工作室、监控研判室……去年,设立于金砂乡的金砂街道综治中心投入使用,这处融合各方力量建成的“五室一厅”,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和优质公共服务。
综治中心是“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的核心枢纽,亦是新形势下多元共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金平区在全区12个街道均完成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要求,推行实施部门进驻综治中心工作机制,由区人社、住建、妇联、卫健、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各至少指派一名联系人挂钩各街道,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等形式,参与“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为把好矛盾调解“管控关”,金平区还实施政法部门对口下沉社区机制,由区法院、区检察院、金平公安分局、区司法局整合区、基层派出单位力量,每月不少于三次对口下沉至社区综治中心,按照各自领域职责清单落实矛盾调处、释法说理、普法宣传等,推动诉源治理工作进一步落地见效。
从去年成立街道综治中心以来,金平区迅速实施推广“综治中心下沉网格巡回办公”社会治理新模式,定期到各社区网格开展大下访、大调解、大普法活动,累计开展下沉办公290场次,共化解处置家庭婚恋、邻里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565宗。
平日里,金平区的网格员更是发挥着“前哨观察员”作用。率先细化完善“千线一网”社会治理运作机制,出台网格化工作实施方案,划分672个网格,每个网格均建立党支部(党小组),网格下组建3472个邻里微信“朋友圈”,配备709名网格员,推选6838名楼栋长,组织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阶段以来,金平区累计排查矛盾纠纷1263宗,办结率100%。
推进多元共治,离不开智慧支撑。金平区把科技运用作为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的推动力,打造智能化治理新模式。如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防范,积极推进辖区中小学校、幼儿园“一键报警”“门禁+视频”系统建设,全区283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部实现“一键报警”系统全覆盖;完成“网红”景区小公园开埠区修复改造工程智感安防区建设,涵盖高清视频监控、人脸感知、车辆感知、人流感知、密度感知、行为感知等功能,配备快速自助求助系统,给小公园开埠区盖上“智慧安全罩”。
随着一系列硬招实招的实施,多元共治在金平区写下了生动注脚,也将“平安、法治触角”最大程度延伸到群众身边。
筑牢治理底板首批建成50个平安幸福村居
漫步在金平区月浦街道沟南社区尚书街,只见湖边上、凉亭中、榕树下,社区居民休闲谈笑,乐在其中,与社区美景和人文底蕴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新时代平安、幸福的乡村画卷。
村(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末梢,也是建设平安幸福汕头的基础。汕头市委高度重视村居基础工作,将“平安·幸福”村居创建工作写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以创建工作为有力抓手,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底板。
金平区紧紧围绕“平安·幸福”村居创建标准,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打造了沟南社区、金东街道百合园社区、岐山街道陇头社区3个试点,示范带动全区各社区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2022年,全区共有50个社区被市评为首批“平安·幸福”村居,超额完成上级要求创建率指标。
金平区以城乡风貌建设为重要抓手之一,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城中村综合整治,改善村居人居环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365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44个涉农社区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在全区11个城中村实施综合整治并取得初步成效;打造美丽乡村风貌带,推动旅游等乡村产业发展,沟南社区成为“汕头市十大网红乡村”和“粤东粤西粤北十大村游打卡地”。
与此同时,推动治理重心向村居下移,充分发挥社区自治能动性。如在街区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引导街区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和个人成立商户共建协会,凝聚商户力量,促进龙眼美食街等街区商户规范管理;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发挥多元共治力量,改造前加强宣传,改造中发动群众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改造后引导成立社区业委会,通过民主协商引进有资质的第三方市场化专业公司进驻管理,实现由“改”到“治”。
为调动广大居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金平区还探索形成囊括社区网格员、“五老”人员、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队伍的全方位群防群治网络,配备社会工作者560人,在全区具备条件的50个社区探索组建“红袖章”巡逻队,加强全区专职治安联防队管理,并在全区组建达11万人的志愿者队伍,扩大社区治安防控人防覆盖面。
当前,在首批“平安·幸福”村居的示范带动作用下,金平区正掀起新一轮创建热潮,激发出基层治理新活力,为实现2025年“平安·幸福”村居全覆盖提供有力支撑。
■数说“善治”
●2020年—2022年,全区盗窃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3.2%,两抢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0%,全区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向好
●完成粤政图绘制,并将全区划分为672个网格,每个网格均建立党支部(党小组),网格下组建3472个邻里微信“朋友圈”,配备709名网格员,推选6838名楼栋长,有效延伸矛盾排查化解触角
●实施推广“综治中心下沉网络巡回办公”社会治理新模式,累计开展下沉办公290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65宗,前置解决矛盾的“管控关”
●发动全区464个单位组建最小应急单位,确保有效预防、快速处置突发案(事)件,不断提升防控实效
●全区完成365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44个涉农社区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全区组建达11万人的志愿者队伍,扩大社区治安防控人防覆盖面
■一线实践
大华街道大力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
“邻里家”促多元共治
“一站式”解群众诉求
“街道社区处处关心,把家里的电气线路改造得整整齐齐,非常感谢!”日前,家住金平区大华街道的独居老人郑姨对到访的党员干部竖起了大拇指,“改造后我住在这里也安心多了。”
郑姨的点赞,是大华街道实施“下沉网络巡回办公”,常态化为民服务办实事的缩影。在“大华邻里家”机制引领下,大华街道对46户独居老人居住场所安全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重新布设了电气线路、安装新的照明设施和智能烟雾感应器,增设逃生窗口,发放了灭火器和防毒面具等设备,进一步提升辖区独居老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中,大华街道积极发挥“大华邻里家”组织融合、资源融合和力量融合的作用,最大限度把社会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和优质公共服务。
大华街道以综治中心为引领,以“大华邻里家”机制为载体,联结12个社区综治中心以及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统战工作站、省三八红旗工作室、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社工站等平台,形成“1+12+16”基层治理矩阵,凝聚35个共建党组织,整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双报到党员、医疗、教育、税务、妇联执委、乡贤、爱心企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志愿者等48支团队,形成“握指成拳”的聚合效应。2022年以来,共解决群众诉求1631件。
大华街道通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面听”,“民情信箱”、楼栋微信群等引导群众“主动提”,网格员、党员楼长“日常巡”,及时有效发现矛盾纠纷。街道发挥“邻里家”强大的“朋友圈”作用,主动联系责任单位,掌握政策依据,疏导当事人情绪,推进“事心双解”。今年以来,大华街道共排查矛盾纠纷118宗,均成功化解。
随着“大华邻里家”服务机制的不断完善,大华街道进一步扩大治理“朋友圈”,构筑治理“能量场”,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目前,金平区正以大华街道“大华邻里家”项目为试点,积极探索推广“社区邻里家”治理品牌,凝聚邻里共建力量。
■攻坚探路
金平区实施城中村综合整治“九大工程”
让城中村焕发新活力
近日,走进金平区“老牌”城中村金砂乡,与以往阴暗潮湿、杂乱无章的固有印象不同,在拆违清障、内涝治理、网格化联合清查等措施作用下,如今这个城中村建起了综治中心、法治文化广场,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有了显著改观,获得周边居民好评。
作为快速城市化的产物,城中村一直是城市基层治理的难点和痛点。在前期整治的基础上,今年以来,金平区主动作为,再定新方案,再谋新路子,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由金平区委政法委牵头相关街道和部门,按照上级部署,从“改、治、建、管”四方面发力,扎实做好城中村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消防安全整治及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城中村改造升级、城中村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等“九大工程”,常态化开展网格化联合清查,推动实现城中村人居环境优美、安全水平提升、交通秩序规范、社会治安有序总体目标。
一方面,全面统筹优化人居环境。金平区重点开展“六乱”整治,维护城中村环境秩序;强力推动10个城中村完成内涝整治;在龙眼西等城中村实施管网改造升级;强化硬件配套建设,建成11个城中村警务室、17个消防站,新增路灯771个,接入社会面视频监控470个;处理城中村区域各类环境卫生问题575处;在城中村新划定停车位420个,进一步规范交通秩序。
另一方面,精耕细作提升治理效能。将全区11个城中村划分为80个网格,建立党支部(党小组)80个,推选楼栋长3288人,排查登记各类重点人群1761人,进一步健全完善网格化工作机制,实现网格责任图上墙全覆盖,夯实全区城中村网格化工作基础。因地制宜整合城中村现有资源、人员、设施,建设17个涉城中村社区综治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服务。
此外,建章立制加强体系建设。金平区建立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分包负责城中村整治工作制度、常态化城中村网格化联合清查机制等多个制度文件,制度化规范化压实工作责任,推动整治工作落地实施。截至目前,金平区委政法委、公安机关牵头各街道在城中村开展常态化网格化联合清查行动8场次,推动城中村各类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社会治安保持稳定有序。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金平区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进一步实现软硬环境“双提升”正规股票杠杆,让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